產品上新丨雷電預警在線監測站
還記得12月13日山東濟南的那場初雪嗎?面對這種突發天氣,天氣預報有時并不能完美預知,因為天氣預報往往是針對大范圍區域,無法針對局部地點預測發生時間,就像網上評論的:“明明相隔不足十公里,那邊鵝毛大雪,這邊卻風平浪靜。”
想要針對局部地點進行準確的預報,山東仁科新推出的【雷電預警在線監測站】就能夠實現此功能。
雷電預警在線監測站
早在降雪前,山東仁科雷電預警在線監測站就實時監測到了安裝覆蓋范圍內由降雪天氣引起的電場變化,進行了提前預警,并準確記錄了整個降雪時段。
(雷電預警在線監測站12月13日監測數據)
(中國氣象局12月13日發布的天氣雷達圖)
雷電預警在線監測站安裝于濟南高新東區,根據雷電預警在線監測站12月13日對安裝覆蓋范圍的監測數據和“中國氣象局雷達氣象中心”12月13日發布的天氣雷達圖中對應地點的組合反射率色標(組合反射率色標通過在天氣雷達圖上用不同的顏色來表示不同的降水量)對比顯示:
由此對比得出——
山東仁科雷電預警在線監測站的監測數據和中國氣象局發布的情況可以完全對應,并提前對該突發天氣進行了預警。
除了預警降雪等惡劣天氣,設備憑借其對電場的靈敏監測,在雷電災害、雷暴天氣預警上得到了也廣泛的應用。
相對于氣象系統發布的 提前數小時至數天 雷電預警或預報,該設備能夠預測雷電、暴雨的發生時間(提前30分鐘進行預警),用戶只需在雷電臨近時采取各類應急預案,可以減少無效停工時間、避免雷暴災害損失,達到主動防雷的目的。
提問什么是雷電災害、雷暴天氣呢?
雷暴是一種局地性強對流天氣。雷暴發生時常伴隨有雷擊、閃電、強風和強降水(雨或冰雹等),可發生于春季和夏季,常見的例子是夏季午后,但也可能在冬季隨暴風雪發生,被稱為雷雪。
提問如何準確預警雷電災害、雷暴天氣呢?
雷暴的發生來源于雷雨云內部的電荷累積,而靜電場是由電荷建立的,這意味著只要能夠準確檢測空間靜電場的變化,就可以間接了解雷雨云電荷累積的情況,山東仁科就是基于這個原理設計了能夠實時檢測電場變化的“大氣電場儀”作為雷電預警在線監測站的核心,從而實現預測雷電災害、雷暴天氣發生時間,并進行準確預警。
產品組成
雷電預警在線監測站主要是由大氣電場儀、防腐立桿、高防護電控箱、太陽能供電系統組成。
產品優勢
山東仁科雷電預警在線監測站性能優異、防護性強,能夠長時間安裝在野外,幫助有關部門提前預測雷電、暴雨的發生時間,及時向從事一線工作人員發出提示,以避免在惡劣天氣下進行作業,及時采取應急響應,有效減少因雷電、暴雨帶來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數據測量快速、準確
雷電預警在線監測站基于感應電荷原理,利用接地金屬板對電場的屏蔽作用,使另一金屬板上的感應電荷發生周期性變化,再通過監測變化的數值來檢測電場強度,獲取大氣電場的數據,實時檢測電場變化,及時輸出雷電預警信息。
同時,雷電預警在線監測站中的傳感器采用朝下設計方式,避免因為灰塵、雨雪等干擾扇片轉動,影響電場監測,保障了數據監測準確性。
數據傳輸高效、及時
雷電預警在線監測站具備強大的數據傳輸能力,不僅支持通過4G網絡將數據實時上傳到綜合環境預警測報平臺,實現遠程監控和管理;同時還配備有1路ModBus-RTU從站接口,可以將數據通過485通信方式,直接上傳至用戶的監控軟件或PLC組態屏等。
用戶可根據實際情況選擇適合的數據傳輸方式,大大提高了數據的靈活性和可靠性,可滿足不同場景下的數據傳輸需求,為用戶的監控和管理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數據管理快捷、方便
山東仁科綜合環境預警測報平臺結合了先進的信息采集系統,利用物聯網、云平臺、大數據以及互聯網等信息技術,實現了多要素監測、多渠道訪問及多方式控制,是回饋用戶的免費服務平臺,擁有實時數據、過程回放、歷史數據、雷暴事件丨預警、雷暴統計、數據差異分析及大屏可視化等功能。
① 實時數據監測
用戶可以通過電腦或手機訪問綜合環境預警測報平臺,隨時查看雷暴設備的實時數據,各個設備的覆蓋范圍,掌握雷暴發生、發展情況,為防雷減災提供及時、準確的信息支持。
② 雷暴預警
平臺具備與氣象系統發布雷電預報相統一的紅、橙、黃三級預警,擁有【實時場強】【近1分鐘平均場強】【場強變化量+絕對值最大/平均場強】三種報警邏輯可按需進行選擇使用,以多步驟判斷搭配大量數據算法保證預警的準確性,觸發報警后會以電話、短信、微信、郵件、公眾號、小程序、數據變紅、聲音和彈窗等方式向用戶進行通知,同時還可在平臺查詢雷暴預警記錄。
? 如何根據大氣電場值進行準確的雷暴災害、雷暴天氣預警呢?
依據GB/T38121-2019《雷電防護-雷暴預警系統》4.1描述,雷暴的生命周期包括4個不同階段,初始階段-成長階段-成熟階段-消散階段。
初始階段(積云期):云通過其內部電荷的分離起電。電荷分布在云內不同區域,并產生一個在地面上可測量的靜電場。通常該靜 電場被認為是一次雷暴發生前第一個可探測的現象。
Ps:設備能夠在雷暴發生前大約30min進行預警就是對因為測到了該階段哦~
成長階段:也稱發展階段,在云內電荷區域發展到一定程度后出現首次云閃或地閃。
成熟階段:地閃和云閃均有發生。
消散階段:云閃和地閃發生率均開始衰減,且大氣靜電場恢復至正常水平。
③ 雷暴事件
該系統不單單可以對雷暴天氣進行預警,還能夠準確記錄下雷暴的整個生命周期,記錄成一個雷暴事件,用戶可通過平臺查看每個雷暴事件的開始和結束時間、最大和最小預警級別,還能一鍵查看雷暴過程的詳細數據和過程回放。
④ 歷史數據
雷電預警在線監測站會將監測到的數據上傳至綜合環境預警測報平臺,用戶可以在平臺按時段查詢實時電場強度、預警等級、預警類型、近1min/5min/10min/15min的平均場強和最大場強、場強變化量等電場相關數據以及電機轉速、電機故障告警,通過折線、圖表的形式進行查看,且數據支持Excel/PDF兩種文件格式導出。相比于市面上能記錄實時電場強度而不會進行任何計算的平臺,該平臺數據種類全面,用戶可直接通過數據進行分析無需再自行計算。
⑤ 過程回放
用戶可以在綜合環境預警測報平臺按時段查看雷暴回放——以地圖為背景按進度條播放設備的監測情況,同時能夠查看原始數據和秒級數據兩種形式的曲線,進度條按設備狀態進行標注,方便快速定位到雷暴時間,還可進行加速/減速/上一幀/下一幀的操作,也搭配了地圖測距功能,為氣象預報、防災減災等提供有力支持。
⑥ 雷暴統計和數據差異分析
【雷暴統計】是對雷暴日、雷暴事件以及雷暴預警的統計,【數據差異分析】是對場強均值、極大場強及極小場強的展示,用戶可以按時段查詢,擁有按日、按周、按月三種統計方式,方便用戶對雷暴數據進行分析,讓管理者了解區域內雷擊的特征,為提高區域防雷能力,進行防雷設施升級改造,提供準確的數據支持。
(雷暴統計)
(數據差異分析)
⑦ 大屏可視化
綜合環境預警測報平臺擁有科技美觀的大屏界面,無需鼠標操作即可自動輪顯所有設備的監測數據,為用戶提供更加全面、直觀和高效的統計分析和監控體驗,從而提升工作效率和決策能力。
除此之外,綜合環境預警測報平臺還支持接入公司其他的環境監控設備,擁有視頻監控、聯動LED大屏、用戶管理、項目管理、設備管理、系統日志等功能。
設備防護細節、全面
① 雷電預警在線監測站的傳感器部分采用優質304不銹鋼材質打造,具有出色的耐腐蝕性,可保障設備在惡劣環境中也能長時間穩定運行,延長傳感器使用壽命。
② 雷電預警在線監測站的傳感器與數據采集部分采用分體結構,不僅更加便于后期管理維護,還降低了維修成本,若其中一部分出現故障,只需更換故障部分,無需更換整套設備,既經濟又高效。
③ 雷電預警在線監測站采用的防腐立桿和金屬電控箱均經過特殊處理,能夠耐受強光照射和各種腐蝕環境,為設備的長期穩定運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設備續航安全、穩定
雷電預警在線監測站擁有太陽能供電系統和220V市電兩種供電方式,既適用于安裝在城市街道等供電方便的地方,也適用于安裝在野外郊區等供電不便的地方,解決續航困難問題。
設備配置迅速、簡單
雷電預警在線監測站支持藍牙配置,用戶只需要用手機下載配置軟件,打開手機藍牙功能,進入配置軟件并連接成功后,即可讀取設備現有的參數內容,根據不同的需要,按需進行更改參數。
雷電災害已被列為全球十大自然災害,全球三大氣象災害之一。根據國家氣象部門公布的數據顯示,我國雷電災害發生的頻率呈現逐年遞增態勢,由雷電災害造成的損失也逐年加大,對于以通信、交通、石化、氣象、航空為主的多個行業都有影響,因此,選擇一款監測準確、預警及時、功能多樣的雷電預警在線監測站尤為重要。
雷電預警后可采取的措施
① 立即通過廣播、短信、聲光報警裝置,通知危險區域人員及時撤離,避免造成人身傷亡事故。
② 把建筑物內重要用電設備的電源切換至UPS備用電源,切斷隔離雷電入侵通道,當預警信號解除后,再恢復市電供電。
③ 將自動接閃桿升起到預設高度,進行雷電流接閃任務,使雷電流按照預定的通道泄放入大地。
......
山東仁科雷電預警在線監測站憑借其卓越的監測精度、快速的預警響應,成為了應對雷電災害挑戰的理想解決方案,能夠為用戶的安全生產和災害防范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選擇山東仁科雷電預警在線監測站,意味著選擇了更高效、更可靠的雷電災害防御體系,為守護生命財產安全筑起一道堅實的科技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