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感中國 第三期》來自遠方的甘甜,南水北調中傳感器的巨大作用
今年年初,央視推出了系列節目《傳感中國》,通過傳感器這一細小的高科技領域,透視我國近些年高科技產業的快速發展,同時也向億萬中國民眾科普了傳感器在高鐵隧道、南水北調、農業、物流、智慧城市等關系國計民生的重大工程中發揮的巨大作用。
水,是家家戶戶離不開的元素。一碗熱茶、一份熱湯,便可溫暖人心。《傳感中國第三期》來自遠方的甘甜,向我們講述了南水北調中的南水是如何在超過十萬個傳感器的守護下,穿越黃河、跨越千里、滋潤萬物、傳遞到千萬家的故事。
在南水北調工程還未普及到河北省邯鄲市叢臺區黃粱夢鎮高南村時,村里用的都是井水。因為供水時間過短,常常出現供不應求的情況。如今,河北邯鄲的叢臺區南水北調工程的配套水廠建設之后,周圍33個村子終于告別了儲水窖,喝上了甘甜的水。
為守住水的清澈與甘甜,在起點處就要設置自動取水設備實時檢測水質。山東 仁科水質取水監測平臺面對湍急的流水,會先利用水泵將水抽取到設備中,然后再進行檢測,以此排除流速對檢測結果的影響,確保測量結果的準確性。
水質取水監測平臺一次性可以檢測32項數據,包括但不限于pH值、溶解氧、濁度、電導率、氨氮、各類離子等,并將檢測結果以4G方式24小時實時上傳至免費環境監控平臺,以便工作人員隨時查看。
水流中各個指標高低以及變化情況會在免費環境監控平臺中以表格或折線的方式完全展示出來。工作人員還可以在平臺上為不同檢測要素設置安全閾值范圍,一旦發生數據異常(超限)情況,平臺便會以頁面節點變紅、頁面彈窗、電話、短信等方式進行告警。
工作人員也可以在設備上為不同檢測要素設置安全閾值范圍,一旦發生數據異常(超限)情況,10.1寸觸摸顯示屏上的異常數據就會以變紅的方式提醒工作人員及時采取相應措施,保障南水北調中的水質安全。
南水北調連通各大湖泊、河流,在流速較為平穩、范圍較廣的湖泊使用的是浮漂式水質監測站。
浮漂式水質監測站中的浮漂使用耐寒、耐熱、耐水泡的食品級LLDPE;金屬部分采用的是防腐、防銹蝕的不銹鋼材質,避免在使用過程中污染水源;控制單元均在金屬屏蔽殼內,有效屏蔽外界干擾。
在適合供電的地方選擇市電供電,在不便市電供電的地方就選擇太陽能供電系統供電(陰雨天氣下,可連續監測一周),無論哪種供電方式,浮漂式水質監測站都可以24小時監測水質,并將數據上傳至環境監控平臺,保證水質的安全。
在南水北調過程中,途經水泥地面或者土壤硬度較高的河段時,可以選擇立桿式水質監測站。其內部走線的方式保護了電子元器件的安全,它同浮漂式水質監測站一樣,擁有市電供電和太陽能供電系統供電方式;可以24小時監測水質中的各項要素,并上傳至環境監控平臺。
立桿式水質監測站上的高清彩色觸摸屏(選配),還能實現實時數據現場查看、修改配置參數、報警上下限等。
就這樣,南水在一個個水質監測站的保護之下,一路向北,而后,黃河攔住了它的去路。
如果想要繼續北上,就需要在黃河下方挖出一條通道,讓南水從水下穿過。
滾滾黃河,水底的壓力可想而知,在如此巨大的水壓之下,我們可以通過三維透視還原水下的場景。兩條平行的隧洞,深埋黃河之下23米。每條隧洞中,密密麻麻上千個傳感器環繞著上下左右每一個方向。
想要在南水精準無誤的順利穿過,就需要在隧洞中每隔3米,利用一個監測壓力的傳感器時刻測量細微的壓力變化。
山東仁科滲壓計采用高品質導氣線纜,IP68防護等級可常年在水中測量隧道中的滲壓,溫度自動補償功能有效避免南北溫度差異變化對測量結果帶來的影響;溫飄自動修正功能保障了數據測量的準確性,測量的數據還會直接上傳至環境監控平臺,以便調度人員及時查看,隨時做好向出現數據異常的隧洞內停止輸水的準備,保障南水從另外的隧洞中通過,繼續向北。
因為南北差異的氣溫讓南水調度難度進一步升級,水下的流量計也在不斷工作,實時監測著水溫、流速、水位等一系列指標。山東仁科雷達流量計及水位計在監測過程中不受周圍環境變化、空氣密度、風或其他氣象環境條件的影響;不受污水腐蝕和泥沙影響,根據內置的軟件算法,能夠輕松計算并輸出水位、流速、流量數據,并將數據上傳至環境監控平臺。
雷達流量計 雷達水位計
如今,南水北調工程目前累計調水量為598億立方米,不僅惠及沿線42座大中城市、280多個縣市區的1.5億人,也讓多個流域內的生態系統得到了滋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