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政府工作報告讀懂“數字中國”
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介紹“十四五”時期主要目標任務,指出“加快數字化發展,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協同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轉型,加快數字社會建設步伐,提高數字政府建設水平,營造良好數字生態,建設數字中國。”
發展工業互聯網,加大5G網絡和千兆光網建設力度,運用好“互聯網+”……政府工作報告在今年的重點任務中,從多個方面對數字中國建設做出部署,描繪出數字中國的宏大藍圖和光明前景。數字中國讓未來更美好的愿景正在上演。
發展工業互聯網 豐富5G應用場景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發展工業互聯網,搭建更多共性技術研發平臺,提升中小微企業創新能力和專業化水平”。
推動產業數字化升級,工業互聯網大有可為。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院長徐曉蘭表示,展望未來,工業互聯網事業將結合“十四五”規劃當中提出的目標任務,為建設制造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提供有力支撐,更好地賦能實體經濟、賦能社會、造福人類,在新高度上開啟新征程。
繼去年提出“拓展5G應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再次聚焦5G應用,強調“加大5G網絡和千兆光網建設力度,豐富應用場景”。
未來移動通信論壇常務副理事長、工信部通信科技委秘書長張新生表示,2021年是5G新應用走向落地的關鍵年,5G向更廣泛領域的應用能力將加強。
高通中國區董事長孟樸認為,加大5G網絡建設和應用有助于推進5G產業發展,支持各地區積極開展5G應用探索,為5G發展創造廣闊機遇。今年5G將加速進入更多層級的終端,配合更好的網絡覆蓋,加上獨立組網、毫米波技術的采用,將加速催生更多的創新和應用,加速推動千行百業的數字化發展。
用好“互聯網+” 推進智能化服務老年人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運用好‘互聯網+’,推進線上線下更廣更深融合,發展新業態新模式,為消費者提供更多便捷舒心的服務和產品”。同時明確,“支持社會辦醫,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規范發展”。
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互聯網經濟研究室主任李勇堅認為,運用好“互聯網+”,要處理好三個關系。首先是發展“互聯網+”和發展實體經濟的關系,要促成兩者深度融合。其次處理好線上與線下的關系,建立起線上與線下合作的途徑。三要處理好業態創新與監管的關系,要創新監管手段、技術與理念,實現業態創新與監管的共同進步。
數字化路上,不讓老年人掉隊,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強調,“推進智能化服務要適應老年人需求,并做到不讓智能工具給老年人日常生活造成障礙”。
如何幫助老年群體適應數字化、智能化時代,值得全社會共同關注。今年,全國人大代表、海爾集團總裁周云杰提出了《關于讓老年群體享受到數字化智慧化便利的建議》。在他看來,不僅要通過適老化的物聯網技術,幫助老年人熟練掌握并操作數字產品,更重要的是,企業主要圍繞老年群體的行為習慣和特點,構建契合用戶需求的場景,這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加強數字政府和新型基礎設施建設
針對加強數字政府建設,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建立健全政務數據共享協調機制,推動電子證照擴大應用領域和全國互通互認,實現更多政務服務事項網上辦、掌上辦、一次辦”。
目前,浙江省“數字政府”建設已走在全國前列。從原來基于部門的系統,到今天變成基于用戶、數據的平臺,這是治理理念的巨變。據了解,阿里云為浙江省提供了政務服務中臺等技術支持。阿里云智能總裁張建鋒說,“今天我們不僅是原來的云、大數據,更有智能化的能力。阿里將積極投入研發,讓網上辦事比線下體驗更好,不僅是更方便,還是更愉快的體驗。”
新基建是數字中國重要基石。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推進‘兩新一重’建設,實施一批交通、能源、水利等重大工程項目,建設信息網絡等新型基礎設施,發展現代物流體系”。
國家大力推動新基建,為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帶來新動能。浪潮信息總裁彭震認為,實現算力、算法和數據全面融合的智算中心,能為新基建發展所需的未來算力基礎設施提供參考定義。抓住新基建浪潮中的智能化發展機遇,規劃智算中心,是謀求經濟模式創新和城市治理智能化轉型的第一步,也是吸引產業、人才聚集,促進產業升級的抓手。
數字,正在不斷融入衣食住行,釋放出惠民利民的巨大能量。今年加快數字中國建設,必將更好服務于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服務于人民生活改善。